2007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制度、治理與秩序學術研討會;
29-30/09/2007,高雄,義守大學;            Ref. 1947
主辦:中國政治學會、義守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
  Author   Paper's title
1 ANDRES Susana N. Vittadini and MCGEE Robert
The Ethics of Tax Evasion: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aiwan and the USA
2 CHO Yunkyung
Direct Election Reform and Democratization in the Chinese Primary Level Government
3 NGUYEN Chung Thi Kim Renovat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Revitalizing the Activity of An Urban District People’s Committee: The Experience of Hanoi City
4 王孟筠 「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協定」結構性探討-限制、反動與挑戰
5 王建雄 單一選區下選區經營策略之影響-以彰化縣為例
6 王偉鴻 世界憲政主義之趨勢與制度限制—以WTO作為世界憲政主義之典範分析
7 王啟明 歷史制度論與國際社會化
8 王群洋 歐洲認同與審議式民主
9 王嘉州 政治利益與資源分配:大陸各省影響中央政策之能力分析
10 王慧中 地方財政困境與財源籌措-以彰化縣為例(85-94年度)
11 史美強、
王光旭
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
12 左宜恩 兩岸都市防救災體系之治理比較:以台北市與北京市政府為例
13 石承恩 國家如何形塑國族認同?以外籍新娘為例
14 江昇鴻 壟斷到開放-以多元文化主義論我國無線電視公共化政策
15 江欣彥 全球化衝擊下福利國家的變遷研究-從政治、經濟與政策面向解析
16 余雁翔 德國新愛國主義
17 吳明上 日本的公明黨關鍵少數之研究
18 吳明展 影響憲政民主國家司法審查權行使正當性的制度性因素:水平分權與垂直分權的檢視
19 吳建忠 中國大陸「問責制」的制度安排、運作邏輯與路徑選擇
20 吳根明、
陳昱穎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交決策行政機制研究
21 呂炳寬、
翁俊桔
菲律賓憲政體制變革之可行性分析
22 宋興洲
債務與發展危機之研究:墨西哥與巴西之比較
23 宋興洲、
林佩霓
東南亞區域安全的挑戰與困境
24 李大中 後冷戰時期聯合國第二代維和行動之評析
25 李天申 各國公立醫院法人化之經驗分析-以英國、日本、新加坡、泰國為例
26 李卓濤 正當性、秩序與國際社會
27 李宜航 《黃帝四經》中的政治格局-大一統帝國的開展
28 李長晏、
莊旻達
都市治理與地方民主—民主網絡治理模式之建構
29 李旻憓
台灣民主鞏固與政黨政治的關聯性:以制度面分析之
30 李哲逸 陳水扁總統執政之兩岸政策內容分析-以「四不一沒有」到「四要一沒有」政策為例
31 李哲逸 中共改革開放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統治與經濟發展方面的角色與影響之初探
32 沈民琪
我國立法委員單一選舉區劃分之研究:台北縣個案研究
33 沈麗山 俄國反制北約東擴:從現實主義觀點解釋
34 汪大成 從中共在東亞經濟之角色看中國經濟崛起對亞太經貿影響之研究-以東協十加3為例
35 汪明生、
諸葛俊、
黃于恬
派系政治對推動高高屏地區永續發展影響之研究
36 周志杰、
蔡勝傑
日本領土爭議對東北亞區域安全之影響
37 林文斌 台灣「發展型國家」的調適或轉型?
38 林文謙 企業與環境第三部門:海洋管理委員會案例之研究
39 林佳如 第七屆立委選區的劃分對政黨體系的影響:以台中縣為例
40 林炫向 超越世界大同主義與社群主義的論爭:羅爾斯與哈伯瑪斯的國際正義理論的啟示
41 林慶銘 美日安保戰略目標調整對東北亞區域安全的影響
42 林錦郎、
李錫鑫、
陳正料
以V.C.S策略三角分析公部門推動醫療專案之研究
43 林聰吉、
楊湘齡
社會資本與民主政治
44 邵建民、
王英儒
「一國兩制」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長直選之可行性研究
45 邱明斌、
潘競恆、
李長晏
應用賽局理論之議價模型分析影響都會跨域合作的因子
46 邱昭憲 冷戰後中共國際安全制度的參與及國際秩序的建構
47 姜懿紘 排藍民調對於民進黨初選的影響
48 施正屏、
王忠義
全球化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戰略選擇
49 施正屏、
張權
制度變遷、權力距離與美中台經貿戰略三角關係之政治經濟分析
50 柯于璋 模糊德菲法在政策執行可行性分析之應用—以土地使用減災工具為例
51 洪秀菊 國際體系的建構:聯合國永續觀光發展體系之分析
52 唐欣偉 Measuring International Status Quo Evaluation-Alliances, Polity,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53 孫德華 分析國際貿易、制度建立、貪腐防治間的傳導作用:以中國1978年後為例
54 翁俊桔 危機溝通的兩難困境:以菲律賓為個案
55 耿曙、
姚源明
中國的對外石油戰略:制度變遷的途徑
56 郝培芝、
陳泰元
中國東北亞區域整合戰略—內外連結策略之分析
57 高誓男 憲政與民主的辯證關係—司法審查機制的觀點
58 張文揚 You Are What You Trade: How Bilateral Trade Affects the Severity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59 張芷雁 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研究-以台北市第二選區為例
60 張哲維 區域經濟整合下港口與城市發展-洋山港之發展戰略研析
61 張祐創 從西方社群主義的觀點看儒家思想的人性論
62 張培新 宗教組織與公民社會: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例
63 張雅榕 美國反恐意識形態的分析-以2003年美國出兵伊拉克政策為例
64 張寧 核四案爭議之問題建構—策略性假設分析法之應用
65 梁正清 當前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政治控制及其影響
66 盛盈仙 非政府組織與公民社會的連結-民主發展的阻力或助力?
67 連弘宜 俄羅斯倡議建立俄中印「戰略三角」對亞太戰略形勢之影響—以守勢現實主義理論觀點分析
68 郭小維 Discus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U Constitution: Constructivism and the “Second State Debate”
69 郭秋慶
台灣與歐洲聯盟關係的困境與展望
70 陳文生 強制外交與禁核擴散:伊拉克、伊朗與北韓案例
71 陳怡雯 我國初選的效益評估與展望
72 陳昌宏 藍與綠之外的選擇-從「紅衫軍」現象看台灣第三勢力發展的可能性
73 陳亮智 East Asia in the Contexts of Power Transition, Security Dilemma, and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
74 陳信豪、
郭展瑋
台灣平面報紙社論內容分析-以2006年立法院總統罷免案為例
75 陳俊昇 新制度主義與論述分析-方法論層次的初探
76 陳思盈 胡錦濤與江澤民對台問題的認定-建構主義的觀點
77 陳昱穎 中華人民共和國之東北亞外交戰略佈局研究
78 陳進郁 檢視國會制度化的指標—從美、英、法國會看台灣的立法院
79 陳琬菁 調停者的權力與策略:印度(1985-1990)及挪威(2002-2003)調停斯里蘭卡內戰過程之比較分析
80 曾怡仁 激進民主VS.溝通民主:兩種不同的話語理論
81 黃上生 全球化知識策略-大學智慧財產管理法制之研究
82 黃信達 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於地方派系影響之探討:台中縣的個案分析
83 黃朝盟、
吳濟安
公務電子化對我國公務人員之影響研究
84 黃德北 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大陸社會組織的發展與公民社會的前景
85 黃慕也、
張世賢
選舉制度與投票行為:2005年政治媒介對投票行為影響分析
86 黃馨慧、
陳宜亨
中國全球化還是全球中國化?從國家發展理論軌跡探討中國國家發展
87 楊以彬 中共全國人大「質詢權」之制度發展與功能困境
88 楊戊龍 獨立機關獨立性的創造—以NCC的爭議為探討標的
89 楊戊龍、
鄭妙嬋
基層政風人員在廉政治理中的角色與困境
90 楊筑尹 小布希政府之伊拉克政策:新保守主義之視角及其檢討
91 楊鈞池 「小泉政治」是否改變日本政治秩序?日本制度變遷與秩序重建之分析,以小泉政治為例
92 葉承効 全球治理下國際非政府組織(INGO)的角色-以無國界醫生組織(MSF)為例
93 靳菱菱 少數民族的國家意象建構:以布農族為例
94 劉正山 審議的民主生活如何可能?選舉期間的政治談論行為與理論期待的落差
95 劉兆隆 憲法的經濟分析—公共選擇理論的分析架構
96 劉廷揚、
汪明生、
王鳳蘭
中小學教師社會價值觀與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施行之認知判斷
97 劉祐霖 當代印度安全戰略變化之分析
98 劉祥得 Path Analysi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tisfaction and Citizenship Involvement: An Applic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99 蔡東杰 後冷戰時期南亞區域合作發展趨勢
100 蔡韻竹 團結度與影響力-國會小黨的生存之道
101 鄭文龍、
羅金義
中國大陸關於政治學本土化的思考
102 鄭朝日 宗親會與派系勢力的消長-以新竹縣的選舉為例
103 魯炳炎 政策行銷過程交換關係之研究
104 魯炳炎 公共決策過程與政策行銷關係之研究
105 盧威丞
單一選區兩票制對選區劃分之影響:以台北市為例
106 蕭國忠 防禦性民主的再探討
107 蕭衡鍾 從理論發展脈絡看馬列到「中國特色」的科學解釋
108 賴奇祿 文化差異對於國際關係的影響-兼論美國九一一遭受恐怖攻擊事件的文化意涵
109 戴萬平、
洪嘉緯
馬來西亞工業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以石油工業及汽車工業為個案
110 謝幸芳 論ETC中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BOT模式之成效
111 謝相慶
我國第七屆立法委員新選舉制度可能的效應
112 韓保中 失序、法制、成熟:論黑格爾思想中德國發展的演進階
113 羅得華、
謝秉憲
地方分權自治對民主鞏固的影響:從第一波民主到第三波民主
114 蘇義淵 全球環境機構—台灣參與的限制與機會
115 顧慕晴 清代州縣官處理倫理困境之研究—規範面向的分析